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| RSS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金融研究

农商银行应对“空心村”挑战的思考

时间:2020-09-03 22:35:38  来源:金融时报   作者:王章男
    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近年来“空心村”问题日益凸显。农村常住人口逐步减少,使得立足于农村、乡镇的农商银行,一方面服务人群不断缩减,另一方面又面临在城区与城商行、股份制银行竞争处于劣势的局面。在这种情况下,农村金融机构应重视夯实基础,传承“挎包精神”,围着客户转,跟着客户走,紧跟政府产业政策,通过金融挂职、党建共建、融入基层治理模式等,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可持续发展。
    “空心村”带来的问题
      当前,农村“空心化”问题导致客户群出现断层。据笔者调研,随着乡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,“农一代”(50周岁以上),已干不了太多的农活;“农二代”(35周岁以上),多数在从事建筑、装修、运输、餐饮等类别工作,极少数选择在农村从事种植、养殖等工作;“农三代”(35周岁以下),几乎没干过农活。考虑到城乡收入、就业机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,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向城市,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不合理分布,农村地区特别是中小村落“空心化”加剧,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,进而导致农商银行发展面临客户断层问题,这也成为农商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痛点。
      同时,经济下行造成企业信贷需求下降。农商银行主要服务的小微企业客户通过收缩产业规模,降低产品库存,甚至退出副业等方式缩减产能,从而减少了对经营性信贷资金的需求。另一方面,企业在此形势下,“活下去”是最大的战略,战略性投资需求减少,导致农商银行对各类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投放难度加大。
      近年来,大行服务下乡,农村市场竞争激烈。按照政策要求,大中型银行加快建设普惠金融部(或“三农事业部”),各类银行也加快了下乡步伐,他们凭借资金、规模、科技、利率等优势,造成农商银行优质大客户资源的流失,“掐尖”现象明显,对农商银行存量个人业务形成压力。
      此外,金融线上化加剧,年轻客户获客更难。互联网金融公司异军突起,“互联网+金融”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基础性战略。针对年轻客户群体,尤其是90后群体,农商银行传统“点多面广”优势受互联网金融公司冲击明显,加之技术、财力、专业能力限制等,数据分析、治理、提炼、使用等能力也不足,线上业务流程繁杂,缺乏有竞争力、有知名度、体验好的线上产品,对年轻客户吸引力不足。
      差异化营销
      从目前调研走访的结果来看,“空心村”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。
      第一类,白天空,晚上也空。这些地区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在外地务工或做生意,他们人在外地,最牵挂的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。农商银行应依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,主动关心留守老人和孩子,建立情感纽带。在客户回到家乡或者需要金融支持时,加强服务,助推业务发展。
      第二类,白天空,晚上不空。在这些地区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在本地城区或乡镇打工。农商银行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错峰营销,如安排客户经理在下午五点半以后进村,走到老百姓中间和他们成为朋友,以点带面,关注年轻客户群体的需求和兴趣点。虽然很多年轻客户不再从事农业劳动,但是他们多数可能从事房产装修、建筑、快递以及货运等各类新型工作,农商银行通过晚上进村,可以有效对接该类人群的需求,提高金融服务能力。
      第三类,有时空,有时不空。这些地区家庭主要成员已经完全搬迁到外地或者长期在城区居住,偶尔会回到家乡访亲访友。农商银行一方面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强沟通联络;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地乡贤协会,招引本地在外地的打工带头人、创业带头人,通过名人效应,找到相关本地人群,上门进行组合营销。
      发扬“挎包精神” 参与基层治理
      农商银行作为扎根“三农”,离百姓最近、和百姓最亲、自带泥土味的银行,理所应当是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,通过党建指导业务发展,同时通过业务发展更好地推动党的建设,二者互促互进、深度融合。农商银行虽然面临诸如“空心村”等问题的挑战,但是依靠人员多、分布广,和老百姓情感近,和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等优势,可以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。
      践行“群众路线”与“挎包精神”紧密相连。某些农商银行农户贷款、信用贷款下降,可能是因为对于农村市场、个体工商户市场未能充分挖掘。针对这种情况,首先要提高认识,传承“挎包精神”,哪里群众多就到哪里去,通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拉进与客户的距离,了解他们的需求,将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送到他们身边,同时,优化自身的客户结构。其次要建立情感纽带,始终围着客户转。比如一些农村客户在农商银行乡镇支行有贷款,但本人已经搬迁到市区居住。对这类客户,银行更要加强维护,尽可能减少客户往返农村和城区的次数,通过上门或者电子渠道等,满足客户需求,增强客户黏性。再次要树立品牌,农商银行的资金取之于农,用之于农,离开了“三农”,农商银行的发展将是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,因此,农商银行要坚守“民需我做,民难我帮”的金融为民理念。实现好、维护好农户的根本利益,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。
      实施“金融挂职”与“党建共建”环环相扣。金融机构通过开展“党建共建+金融挂职”模式,探索基层党建与金融服务结合点,促进农商银行基层党组织与当地党政部门双向联动,实现金融资源、金融人才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。一是派驻挂职金融助理,参与基层建设。二是采取平台机制,由乡镇的支行长挂职乡镇分管金融的副镇长,用金融的思维助推政府工作,并主动对接政府团委、妇联等,及时支持创业青年、女企业家等融资问题。三是驻村助民,贴身服务。银行客户经理每周进村办公不少于2日,每月召开一次金融知识讲座,每月深入一次村小组走访,到村民小组长和村民家中联络感情、掌握民情,有针对性地制定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计划。
      参与“基层治理”与“普惠金融”相得益彰。农商银行具有参与乡村治理基因,从过去的“背包银行”走千家访万户、“阳光信贷”逐村逐社区建档立卡、“小微信贷工厂”批量式服务,到主动参与疫情控制,作为社区疫情的“排查员”“宣传员”甚至“送菜员”,可以说,今年以来农商银行参与基层治理水平达到了新高度。另一方面,农商银行与地方政府联合推进信用乡、信用村、信用户建设,组织专门的工作团队驻村开展宣传动员、信息采集、民风评议、信用等级评定,依托政府综合治理网格化信息平台大数据,将乡镇、街道、社区、村组划成若干网格,建立企业、居民金融需求信息档案,并同步上传至信贷审批后台,使基础金融服务更加精准。
      此外,通过搭建线上线下金融与非金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服务平台,农商银行将普惠金融服务嵌入市场管理、公共出行、医疗卫生、教育培训等社会生活之中,将金融、电商、物流、民生、政务等多项服务整合于新型金融便民服务平台或智慧城市等项目,能够极大地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。
推荐图文
工行湛江分行举办“清廉家风 廉洁从业”主题演讲比赛
工行湛江分行举办“清
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旧址
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旧址
东莞农商银行推出“政商银易微贷”
东莞农商银行推出“政
湛江工行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初见成效
湛江工行开展学雷锋志
    无相关信息
推荐资讯
热门信息